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至今已经40年了。四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中国GDP2683亿美元,世界排名第15位(国家外汇储备:1.67亿美元),中国人均GDP280美元,排倒数第2位,仅是印度人均GDP的2/3。2017年中国GDP127238亿美元,是40年前的47.4倍,合人民币827122亿元,(国家外汇储备近3万亿美元);人均GDP9261美元(2018年1月18日,世界排名70位左右), 合人民币62506元,是40年前的33倍。

  一、中国高等教育40年概况

  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每当经济发展时,必然要求教育发展,尤其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高等教育。201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比上年增加35所,增长1.35%。

QQ图片20190319121109

  普通本专科招生761.49万人,比上年增加12.88万人,增长1.72%;在校生2753.59万人,比上年增加57.74万人,增长2.14%;毕业生735.83万人,比上年增加31.65万人,增长4.49%。

QQ图片20190319121213

  2017年,全国成人本专科招生217.53万人,比上年增加6.30万人,增长2.98%;在校生544.14万人,比上年减少40.25万人,下降6.89%;毕业生247.04万人,比上年增加2.57万人,增长1.05%。

QQ图片2019031912125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也由小到大,由开始的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两条腿走路”,发展到普通高等教育规模远远大于成人高等教育规模,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规模仍是40年前的4倍。

QQ图片20190319121313

  二、中国成人教育40年发展的几个阶段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宪法》共4章60条。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第五十一条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逐步增加各种类型的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设施,普及教育,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1982年至2018年历经5次修改,其中第19条内容始终未变:“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成人教育虽然历经了管理体制变化、《教育法》修改等过程,但强烈的、巨大的实际需求,其根本发展趋势没有变化,成人教育为40年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之际,回顾我国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将为成人教育向着健康发展,完成《宪法》和党的“十九大”赋予成人教育新时代的使命,将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人教育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1.1977~1982:“双补”发展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以后,青壮年职工缺乏应有的文化、技术素质。 1978年4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开幕式上,邓小平突出强调了现代经济建设需要大力恢复和发展成人教育的问题,接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中发〔1981〕8号)》发布,教育部《关于职工初中文化补课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81)教工农字025号》,《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 教育部、 国家劳动总局、 中华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关于切实搞好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工作的联合通知(职教[1982]4号)》相继下发,大规模全国性的职工“双补”(对1966年后进厂青工的基础文化和岗位技术教育补习)开始。各级政府及其成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地区、 各部门、 各企事业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规模浩大的青壮年职工 “双补”教育。经过5年的努力, 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累计完成了近千万青壮年职工的“双补”。通过“双补”青壮年职工基础文化和岗位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促进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起到了推动作用。

  “双补”教育很快激活了因“文革”而“被耽误的一代人”的“求学梦”,出于“将文革造成的损失夺回来”的补偿心理,他们产生了对高等教育的强烈渴求。1979~1980年,随着高等学校国家招生考试的开始,成人高等教育也迅速铺开;1980年9月5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该“意见”提出“积极恢复、大力发展”高等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方针,并将函授、夜大纳入高等教育事业计划,1981年全国报考人数突破百万。

  2.1982~1992:探索发展期。1982~1984年,成人高等教育报考人数持续增长;1985年达到颠峰,当年报考人数超过170万,录取新生78.8万。1983年2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和夜大学毕业生若干问题的请示的通知》。从1986年开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滑入“低谷期”。原因是一方面“被耽误的一代”人圆了“大学梦”(想上又能考上的基本都上大学了),另一方面是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加大了对职工学习的限制;再就是1986年夏季开始提高了成人高考“入学门槛”,成人高等教育要求与普通高等教育质量一致,“要参照全日制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要建立严格的考试制度,保证毕业生达到相当于全日制高等学校同类专业的水平”,要求成人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必须达到全日制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水平,才能够享受同等待遇”,同时要求在颁发学位上“无论是成人高教本科毕业生,还是普通高教本科毕业生,都应该坚持一个标准”。成人高等教育的“标准化”以及连带产生的“学用脱节”、“工学矛盾”,制约了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1986年,成人高考报考人数迅速下滑,成人高等教育的滑坡,促使成教界进行反思、调整。

  1987年2月25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 “决定”提出“把开展岗位培训作为成人教育的重点”。经1987年后半年酝酿,1988年4月28日,国家教委、人事部印发《关于成人高等教育试行〈专业证书〉制度的若干规定的通知(88)教高三字006号》,首次提出成人高等教育实行“三种证书制度”(即毕业证书、单科及格证书、专业证书三种证书制度)。之后,农业部、商业部、共青团等部门相继发文,促进本领域成人教育发展。1988~1990年,一种入学门槛较低、注重“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并克服“工学矛盾”的行业、岗位“专业证书”培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年学习人数达到80万。

  3.1992~1997:快速发展期。1992年春天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掀起新高潮,顺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人才需求,上海、天津、北京等地率先启动“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由此引发我国“第二轮成教热”,将成人教育带入“以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快速发展新阶段。1992年8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要“积极发展成人教育”;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994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1994年7月3日发布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发[1994]39号)确定了“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方针;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1996年4月10日颁布《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提出:进一发展各种类型的职前、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基本形成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不同层次教育相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制度和体现终身教育特点的现代社会教育体系。

  1992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报考人数144.3万,录取59.2万,1993年报考170万,录取86.3万,1994年报考189万,录取近90万,1995年报考216.6万,录取91.4万,到1997年,成人高校录取新生首超100万。与此同时,1993年秋季成人高等自学考试报考者突破200万,1994年春季达到276万,秋季上升为295万,1995年春季又猛增到365万,同期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也热浪滚滚。这一时期,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教育的支持力度空前加大。

  4.1998~2008:调整发展期。1998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文件,文件明确提出,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适应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的需要。成人教育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通过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使各类下岗和转岗人员都能接受不同层次和年限的职业培训或正规教育,为再就业工程服务,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 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

  当年在国家教育部机构改革中,原成人教育司与职业教育司“合并”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原成人教育司的大部分职能则被“分解”到发展规划、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高校学生等四司中。教育部成教、职教部门的调整,引发了从上而下省市县区到企业、镇村的成教机构撤并,在这一转换中,成教出现了管理方式上由集中到分散,管理的力度上由合力变分力的情况,当时的成教管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人教育在20世纪末经受了一次重大考验,成人教育进入新的突破发展期的酝酿。1999年6月13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0年4月教育部职成教司下发的《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以及由此开始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成为成人教育发展进入崭新阶段的起端。

  2002年6月6日教育部颁布《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五年以至到2010年发展目标。2002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提,为成人教育进一步拓展培训指明了方向。《决定》对职业教育地位、作用“三重要一必须”(重要基础、重要途径、必然要求、重要举措)的肯定,也是对成人教育地位、作用的肯定,该“决定”成为成人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2004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布《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拓宽学校教育的服务功能和范围,逐步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培训制度,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开辟多种途径,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5.2008~2018:转型发展期。2010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提出到2020年“全民终身学习机会进一步扩大。形成更加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普及化阶段,继续教育参与率明显提升,学习型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战略目标。“办好开放大学”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的明确要求,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正式挂牌,注册在籍学生359万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等地方开放大学同时或相继挂牌成立。2016年1月16日教育部作出《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教职成[2016]2号)

  2016年6月28日《教育部等九部门作出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提出: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营造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

  2016年10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74号)指出,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2017 年1月10 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提出“教育必须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赋予的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持续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倡导全民阅读。推进老年教育机构逐步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学习服务体系,办好老年大学,有效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

  在此期间,有两次重要会议: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向全党提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2018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来自网络教育试点高校:据《中国网络教育行业发展监测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2022年)》显示,自1999年以来,中国网络教育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快速,到2013年底,教育部批准开展的网络教育试点高校67所,注册学员达到800多万人。201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措施,在取消和下放70项审批事项中包括利用网络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审批。一批创双一流高校逐步主动退出教育部审批的67所“网络学历教育”。其中有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浙江大学等。

  来自中等职业教育:每年仍有近600万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这批学生毕业后,仍是成人高等教育服务的主要群体。

QQ图片20190319121342

  来自国家发展:

  机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从教育领域看,当今世界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确保包容、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成为世界教育发展新目标。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教育模式、形态、内容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治理呈现出多方合作、广泛参与的特点。

  挑战:科学的教育理念尚未牢固确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与环境有待完善,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尚未形成,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差距仍较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突出短板,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和学科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够契合。

  (一)成人继续教育要体现时代特征

  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产品结构的多样化要求以往的人才结构要发生根本的变化。按照一种模式、一种要求脱离产业结构多元化、产品结构多样化的要求,来培养人才的观念,已经严重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教育必须改革。

  高等教育的结构特征与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综观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越是贫穷的国家其高等教育不但规模小,而且层次规格单一;相反,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不但规模大,而且层次规格复杂。

  第一,突出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高度重视,各高校纷纷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力度,着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当前,国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已经构建,一系列重要措施纷纷出台,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政府推动、高校为主、企业参与、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国家行为”。

  第二,突出需求的要求。教育要讲求需求的原则,需求有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两种:显性需求主要表现在劳动力市场和毕业生的就业率上,隐性需求主要表现在劳动力市场的人才储备和新科学、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上。教育既要重视与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显性需求,更要重视超越现实生产力,代表未来生产力(更先进的生产力)的隐性需求。

  第三,突出特色的要求。我们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而实现普及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必须把办出特色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要培养、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坚决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在培养大批各类专业人才的同时,使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成人继续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报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时表示:下一步中国将大力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着力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切实加强高等教育条件保障,发展更高质量高等教育,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个体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其技能得到了提高。产业结构现代化加速了劳动力在各个产业之间的移动,改变了就业结构和人才结构,从而对高等教育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高等教育结构不断地调整和改革。当今,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产品结构的多样化要求以往的人才结构要发生根本的变化。

  (三)创新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2016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办好开放大学,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向全社会提供服务。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发展老年教育。”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继续办好各类成人教育机构。支持办好企业大学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继续教育基地,鼓励各类社会培训机构依法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充分发挥成人、社区教育机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作用,使之成为区域职业教育与培训、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和社会生活教育的开放平台,健全遍布城乡的继续教育网络。

  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持续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倡导全民阅读。推进老年教育机构逐步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学习服务体系,办好老年大学,有效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为进城定居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现代产业工人和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推进实施农民继续教育,支持农民通过半工半读方式就近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

  (四)规范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建国以来国家的学历继续教育也确实经历了巨大的发展。1950年产生的夜大学;1954年创立的函授教育;1958年以后,各类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逐步发展起来;1978年电大批准设立(有些省市建立于60年代),成为学历补偿教育的重要形式;1980年产生的成人脱产班,1978年以来的大学基础班、注册试听生等;1981年产生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984年产生的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制度;1986年产生的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建立;1999年产生的网络教育和电大实施的开放教育;2012年出现了开放大学。

  2016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以加强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的统筹规划与宏观管理,促进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健康、有序、协调发展。把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开放大学、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举办的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和管理,全部纳入《管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将不再举办本校全日制教育专业范围外的学历继续教育;没有举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教育的普通本科高校,不再举办专科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 这一规定,主要是着眼于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各自举办全日制本科、专科层次教育的办学优势用于举办相应学历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进一步推进内涵式发展而做出的安排。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应充分依托学校自身学科、专业和师资等优势,将学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与人才培养体系,统筹本校全日制教育与继续教育协调发展。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层次、类型、规模、质量要与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和社会声誉相适应。

  (五)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走向

  明确各类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发展继续教育的职责任务、考核标准,推动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进一步开放办学,面向城乡从业人员广泛开展教育培训服务。建立面向社会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资源和服务平台。特别是面向行业企业,持续开展职工继续教育,重点增强职工的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技术技能、管理水平以及学历层次。2016年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725.84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4561.53万人次。2017年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927.37万人次,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4538.30万人次。

  1.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训充满活力

  从1963年到1990年的将近30年时间里,每年的出生人口多在2500万以上,约7.5亿人,而这个期间出生的人口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面对产业不断升级的要求,这些人的在职提升有巨大的社会需求。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非学历培训,每年的结业人数都在6000万以上。行业企业职工教育的抽样调查显示,企业职工全员培训率超过60%。另外,通过不同渠道开展的农民工培训每年覆盖2000万人左右。全国有各级各类培训机构超过15万家。企业大学是近年来新兴起的教育现象,其兴起的直接原因是产业发展太快。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无法从市场上直接获得,于是就产生了企业大学。

  2.以丰富社会生活为导向的培训方兴未艾

  以丰富社会生活为导向的社会生活教育。这方面的教育需求十分强劲。到目前为止,在全国已设立249个实验区和示范区,各省还有500个左右的省级实验区和示范区。

  教育部每年都推动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到2017年,全国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7个县(区、市)级以上城市(单位)举办了活动周,比上年增加95个城市(单位)。其中省会与计划单列市举办活动周的有35个,占全国37个同类城市的97%;举办活动周的地级市232个,占全国地级市308个的75.3%;举办活动周的县(市、区)级单位1733个,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2868个的60.4%。据不完全统计,参与活动的群众3626万人,一些地方出现了老年教育一座难求的情况。

  3. 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

  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非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课程教学与应用服务有机结合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资源库,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深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引导培训学校与教师依托网络学习空间记录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教学综合分析,创新教学管理方式。

  4. 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一,所有形式的继续教育,一定是和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同步、融合进行的,如果与其脱节,那这种继续教育就很难生存。

  第二,所有的继续教育都把面向非学龄人口的学习需求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其中的出发点总是离不开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或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

  第三,所有的继续教育都把推进教育的开放、方便和灵活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继续教育不可能完全按部就班,而是从需求出发,改进供给,自由灵活,以方便学员的个人发展和需求为导向。

  第四,所有的继续教育都把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使用作为抓手。拥有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资源,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金字招牌。

  结束语

  今日成人教育所面临的环境与四十年前的环境已大不相同,中国的社会经济日益强大,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日益提升。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必须重新审视教育所走过的道路,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成人教育看整个教育。成人继续教育任重道远。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渗透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成人继续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紧密,与市场需求相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终身教育开始转化为终身学习,人们迫切需要把学习作为职业发展的动力。为此,成人教育必须改革,改革积弊,重塑雄风,让成人教育在我国从教育大国发展为教育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张有声作者简介

  张有声,原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远程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现任北京市成人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主编或出版学术着作《成人教学论》《成人教育教学法》《成人学校管理》《基于远程开放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知识农民》《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基于网络条件下构建首都社区学习环境的研究》等着作。撰写有代表性并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发表在国家一级A类教育刊物《教育研究-关于建立我国资格证书制度的构想》《教育研究-从“双轨制”向“单轨制”转变:高等教育的应然选择》等均收入国务院研究网教育版;发表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关于我国工程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从供给侧改革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引起了有关部门和学术理论界的关注和思考。

 

张有声: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人教育

发布时间2019-03-19
浏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