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一策”学习型城市建设各地这样做——无锡市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无锡是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是百年工商名城、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物联网产业全国第一,集成电路产业全国第二,人均GDP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强大的产业呼唤青年人才,终身学习融入了城市基因。作为首批全国学习型城市,无锡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秉持“四千四万”精神,聚焦青年学习核心引擎,持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推动人工智能和终身教育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成就“全域可学、全时能学、全龄乐学、全民善学”的学习型城市新生态。
一、聚焦激活青年,优化终身学习新机制
青年是城市的未来,青年持续学习,产业才有希望。无锡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统筹、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社企协同,推动青年人才持续学习,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高位统筹,强化政策引领。无锡一直高度重视产业青年人才的终身学习,在全省首推职业教育地方立法,强化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鼓励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积极支持产业青年接受继续教育,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先后出台《无锡市终身教育实验方案》《关于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无锡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关于提质打造“锡青夜校”公共文化教育服务项目的实施方案》《关于更大力度支持青年人才来锡发展的十项措施》等惠及青年的政策文件110余个,举全市之力支持青年成长成才,让学习成为青年在无锡生活的习惯和风尚。
加强贯通,推动协同联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教育部门牵头协调,组织、宣传、人社、文广旅游、工会、团委等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成立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终身教育联盟,鼓励支持在锡高校、职业学校、科研院所以及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联动市、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以打造服务中青年的“锡青夜校”民生实事重点项目为引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全面落地,教育部职成司在全国数字化赋能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推介“锡青夜校”案例。
二、织密学习网络,打造全域可学新空间
无锡坚持推动各种教育类型、资源、要素多元结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让青年学习触手可及。
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支持体系。构建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27所、在校学生126.4万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设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41个、校外培训机构4355个,打造团聚无锡“青年夜校”、百企万人“技能夜校”、职工大讲堂“锡工夜校”阵地120余个,每年面向行业企业职工等开展技术技能培训超30万人次,助力产业青年学历提升超2.5万人。
推进“社区教育+”建设。挖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人文化宫、企业职工服务中心、青年之家、妇儿中心等教育服务功能,持续优化四级全民终身学习网络,推动“社区教育+公益托班、锡青夜校、锡银学堂”多元融合,全市1224个社区(村)居民学校100%全覆盖,省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达标率100%,“锡青夜校”常设阵地300余个。宜兴市入选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江阴市、梁溪区建成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示范)区,建成3个省级高水平农科教结合富民示范基地。
激活城市休闲空间学习功能。推动1500余个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以及“美好空间”“百宅百院”项目适合的场馆等,拓展教育公共服务新场景,延时错时向青年公益开放,使市民沉浸式学习充电。推进市民阅读空间全域延伸,打造了100余座“钟书房”全民阅读新空间,每年举办“太湖读书月”系列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万人读书打卡活动,打造“钟书o夜读”“众享悦读”品牌栏目,获全国全民阅读领域最高荣誉奖。
三、融通数字资源,构建全时能学新场景
无锡把握青年学习特质,加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资源建设,推动线上线下学习有效衔接,更好满足青年成才需求。
加强数智载体建设。释放“人工智能+教育”活力,构建“一中心、五平台、X场景”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上线“锡慧在线”智慧教育平台、“无锡学习在线”终身学习平台,打造“锡学通”“锡青夜校”“锡银学堂”应用场景,开设“无锡终身学习”电视栏目和报刊专栏,系统构建立体化“城市云端学校”。
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构建学校、家庭、社区、老年教育特色课程体系,“锡慧在线”汇聚学习资源2.6万余节,累计访问量超3亿人次;“无锡学习在线”建有1170门课程,访问学习超160万人次。“锡青夜校”紧盯青年发展需求,系统开发文化传承、艺术普及、体育健身、生活技能、职场提升五大类课程资源,面向全市开展优质课程线下送课服务,年均开设课程超1000门次。近三年,我市入选全国社区教育品牌课程推介名单1门,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特色微视频课程1门以及教育部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2个、“智慧助老”优质课程资源1门。
优化融通转换机制。依托“灵锡”城市服务APP,打造终身教育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阵地管理、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学员管理以及报名缴费、在线学习、监测评价等一体化智慧管理。建立学用结合良性循环机制,实施非学历教育“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探索学习积分奖励、碳普惠等制度,将市民学习行为有机融入职场发展、健康管理与环保实践之中,使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积极动能。
四、突出包容普惠,打造全龄乐学新范式
无锡将公平与包容深度融入学习型城市建设,积极响应全生命周期需求,为青年和家庭提供公平普惠的学习机会。
关爱少年成长。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互促共进,连续5年举办中小学生假期“七彩公益安心托班”民生实事重点项目,年均开设寒、暑假期公益托班超1000个,免费服务逾3万人,着力解决看护困难家庭后顾之忧,让青年子女获照顾、有所得。
发展老年教育。出台推动老年教育、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着力打造家门口的“锡银学堂”。建有老年教育机构1231家,老年人社区教育活动参与率达28%,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存入率超24%,获评中成协“老年大学特色建设项目”4个,省对市“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评价”教育指标连年满分。
促进性别平等。面向全年龄段女性,打造“锡蕙夜校”青年学习子品牌。推进性别平等教育进中小学,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锡蕙”巾帼志愿宣讲,开展“苔花向阳”妇女儿童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公开征集38个妇儿家庭公益慈善项目,从而为女性提供公平教育机会,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风尚。
关怀弱势群体。面向新兴就业群体,打造“锡望骑手夜校”,帮助骑手们重塑职业价值,拓展职业发展道路。建立残疾人教育与就业双保障体系,成立残疾人教育学院,建成3个国家级残疾人培训示范基地,累计培训8400余人,就业转化率超75%。成立乡村振兴学院,打造“培训+”农民培训模式,近三年公益培训超4.3万人次。
五、培育学习新风,激发全民善学新动能
无锡以特色品牌建设为驱动,积极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让向好向美、乐学善学成为社会风尚。
打造全民终身学习特色品牌。着力推进“一区一品”“一镇一品”“一校一品”建设,新吴区社区学院入选首批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终身教育项目研究基地、全国县(市、区)社区教育学院样板案例。近三年获选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宣传推介名单1个,省级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建设项目22个、县域社区学习中心典型案例5个,省级优质项目化基地8个、养教联动基地2个、游学项目3个。
营造全民终身学习浓厚氛围。每年举办市、市(县)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广泛开展全民终身教育活动,办好《无锡终身教育》杂志、《空中老年大学》栏目、“无锡终身学习”电视栏目和报刊专栏,推动“全民善学”蔚然成风。近三年,我市入选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2人,省“百姓学习之星”30人,江苏省“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1人,荣获省社区教育先进工作者29人、省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27人。
无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构建泛在可及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让学习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青年发展型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向更广维度、更深内涵、更高水平跃升,为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贡献无锡力量。
(无锡市教育局局长、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宋新春,在2025年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暨交流培训会上的发言)
专家点评:无锡市加强相关政策指导,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注重青年人才学习,完善终身学习网络,开发共享学习平台与资源建设,加快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数智技术应用,关注弱势群体,聚焦全龄学习需求,创新打造“锡青夜校”品牌建设,营造全民终身学习社会氛围等方面措施得力,成效突出,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