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一策”学习型城市建设各地这样做——宁波市

发布时间2025-07-25
浏览量: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宁波牢记嘱托,努力探索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宁波路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坚持制度筑基与体系贯通,筑牢全民终身学习“四梁八柱”

  宁波市委、市政府将学习型城市建设纳入了城市发展总体战略,着力构建学习型城市建设法治化、系统化、项目化的保障机制。

  (一)健全法规体系,强化顶层设计与法治保障

  宁波在教育法治化建设上起步早、探索深,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宁波通过地方立法,陆续出台《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条例》《宁波市职工教育条例》《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条例》等,推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深度融合。2015年以来,宁波瞄准学习型城市建设,先后颁布实施《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浙江省首个终身教育地方性法规)、《宁波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等,标志着宁波学习型城市建设进入法治化轨道,我市也率先成为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成员单位,全市10个区县(市)中有2个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4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2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二)健全网络体系,织密覆盖城乡的服务阵地

  宁波已基本构建起市、县、镇、村四个层级(宁波开放大学、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10所县级社区学院-115所成人学校/社区学校-2011个村/社区成校教学点),和由学校、行业、社区、网络四大系统组成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基层,实现“家门口的学习”。

  (三)坚持项目引领,打造学习型城市“宁波方阵”

  我们在“十三五”“十四五”持续实施终身教育提升工程和“双高”工程,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左右专项经费重点保障学习型城市建设。特别是“十四五”期间,我们重点聚焦教师队伍赋能、乡镇成校强基、标准化社区老年大学建设、终身教育品牌、成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城乡劳动力素质提升六大关键领域,全方位推进宁波终身教育建设。

  我们积极响应教育部“全国学习型城市网络”建设部署,宁波市和鄞州区、宁海县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学习型城市网络城市”,海曙区入选了第二批。

  二、深化数字赋能与载体创新,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智慧学习环境

  我们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关于“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的重要论断,将数字化作为驱动终身教育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一)强基:打造覆盖全域的智慧教育环境

  宁波持续加大投入,实现教育城域网万兆到校率100%,智慧校园覆盖率超过90%,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云空间)使用率突破96%。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开展中考科学实验AI测评并取得显著成效,获评教育部“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为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学习环境奠定了泛在互联、智能高效的网络与硬件基础。

  (二)善治:提升智慧治理与服务水平

  宁波以数字化提升教育治理效能和服务体验。“甬有优学”一站式线上教育服务窗口汇聚入学报名、缴费查询、课后服务等10个核心应用场景,年访问量达280万人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在教育综合治理方面,13个数字化应用项目获评浙江省教育厅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项目,30所学校(单位)入选省级数字化教育试点单位。

  (三)塑核:构建全民数字学习新枢纽--“甬学通”

  宁波积极打造“甬学通”终身学习服务平台,通过技术融通与资源整合,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数字学习服务体系。

  一是“甬学地图”打造终身学习资源导航新范式。“甬学地图”聚焦供给侧资源整合,构建了全域化、智能化的学习资源导航体系。该模块已完成全市1875个教育机构的精准上图,涵盖市、县、乡镇、村四级老年教育机构及部分基础教育学校;汇聚了1210门精品课程和10万+微课资源,形成非遗传承、智能制造等27个特色课程集群,实现从“找场所”到“学课程”的一体化服务,让市民能够“一图导览、一键导航、在线报名”,并自动完成学分认定与学习积分结算。二是“甬学指数”打造终身学习科学治理新标杆。“甬学指数”创新构建了覆盖政策引领、多方协同等六大维度的城市学习力评估体系,包含6个一级、16个二级和20个三级监测指标,形成从政策落实到市民体验的完整评估闭环。平台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动态生成区域学习发展指数,为资源调配提供精准依据。

  (四)显效:数字学习生态活力迸发

  截至2025年6月,“甬学通”平台注册用户达138.7万,进驻学习机构4576个,街镇覆盖率达100%;用户累计通过“甬学通”平台学习次数超1182万次,累计2419万学时;累计发布学习资讯11.02万条,总浏览量2.94亿次;学分银行宁波分部累计有效存储各类学习成果记录1784万条。

  三、聚焦国家战略与民生关切,提升终身教育服务发展“贡献度”

  宁波把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为服务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

  (一)职成协同,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共富先行

  自2021年起,宁波启动“职成协同服务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推动职业院校与成人学校的教育资源、专业力量精准下沉到乡村一线,围绕“一村一品”发展需求,提供定制化教育培训和技术服务。我们在31个试点村中探索出具有示范效应的一些特色模式:如宁海县越溪乡南庄村:“渔耕南庄”模式--聚焦水产养殖技术升级与休闲渔业开发;奉化区江口街道周村:“共富工坊”模式--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与电商销售,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鄞州区塘溪镇施村:“网红村”模式--培育乡村文旅IP,发展民宿、农家乐与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奉化区方桥街道上山村:“水墨荷韵”模式--结合莲藕种植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通过职业院校的智力帮扶,乡镇成校的在地实践,乡村村民的广泛参与,发挥了“办好一所学校,激活一方经济,带富一片乡村”的职成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乘数效应。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打造“共富杯”终身教育乡村振兴技能大赛,吸引了全市273支团队(高校组96队,职成协同组91队,成校独立组队86队),1000余名学员参赛,直播在线观众超10万人次,累计播放量超300万,有效宣传推介了200余个宁波乡村,成功促成30余个校企村合作项目落地“。

  (二)职技融通,服务就业创业助力产业升级

  面向企业,开展一线职工技能提升工程;面向农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实施”优秀农民上高校“、农科教结合等项目;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文化百科大讲堂“”成人初高中双证制“;面向妇女群体,开展”母亲素养工程“;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海之梦“学生社会实践。”十四五“期间,我们大力实施”宁波市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全市累计完成成人初高中”双证制“教育培训5.3万人,成人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学员21.5万人。

  (三)资源共享,服务”老有所学“助力”银龄“生活

  2024年7月,宁波推动市老年开放大学与市老年大学共建共享,在全省首个成功挂牌”国家老年大学宁波分部“,标志着我市老年教育事业开启了提质升级的新篇章。截至2025年6月,教育系统主办市本级老年大学5所、区县(市)级老年学校14所;乡镇(街道)级老年学校156所,实现100%全覆盖;村(社区)级老年学堂1830个,覆盖率达61.5%。在”甬学通“平台注册的各类老年教育机构达2021个,开设面向老年人的培训项目4273个,活跃的老年学习社团863个,60周岁以上注册用户数达792444人(男:355395人,女:437049人),较2024年同期净增213441人,增长率高达36.86%。

  我们坚信,在教育部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学在宁波、乐在宁波、成在宁波“的美好愿景必将加速推进。宁波也将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学习型大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宁波智慧、宁波力量、宁波样本!

  (宁波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王飞,在2025年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暨交流培训会上的发言)

 


  专家点评:宁波市将法治刚性约束与数字深度赋能相结合,为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的”双轮驱动“标杆范例。通过《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等系列地方法规,为全民学习提供了系统性、制度化的顶层设计和法律支撑,奠定了”四梁八柱“。打造全域覆盖的智慧教育环境和”甬学通“终身学习枢纽平台,构建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学习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