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学习之星”领航学习路——七一建党节主题宣传

发布时间2025-06-30
浏览量:50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全民学习风尚,中国成协以“终身学习”为纽带,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全民力量,推介一批“百姓学习之星”。作为基层党员,他们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坚定理想信念。他们以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姿态,成为推动终身学习的“领航者”。他们中有扎根基层的工匠、有服务群众的志愿者、有创新突破的产业工人,还有永葆本色的退役军人、更有跨越年龄的终身学习者,用行动诠释:学习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阶梯,更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凝聚民族复兴伟力的磅礴力量!

  顾春勇,男,1971年5月生,中共党员,扬州市江都区江苏华伦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辅助主任、高级工程师。他在乡镇企业当一名锅炉工时发现工人因误操作,导致炉膛正压,火焰伤人。凭着自己积累的知识,发现是鼓、引风机启动顺序错误所致,很快经过他的改动,达到了安全效果。一心沉浸在自学中的顾春勇,渐渐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于是他萌生了再“充电”的想法。1992年,他通过成人高考,成为江苏化工学院化工机械大专班的一名学生; 2012-2014年,他又通过专升本,成为常州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并取得学士学位;2020年10月,他又参加扬州大学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学习。所有的学习都在业余时间完成,而近三十年的攻读也成就了从一名学徒到“大匠”的历程。

  张华,男,1977年12月生,中共党员,铁路动车组检修运用专家、动车检修领军人物。工作27年,他先后参加上海开放大学的首期上海工匠研修班、上海市技师协会技能大师能力提升培训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被评为“上海市企业学习型员工标兵”。他把持续学习作为自己能力提升、干好业绩的“必修课”,坚持不懈地学懂弄通,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再到被聘为中国铁路上海局首席技师,获得上海市首席技师项目资助。他把学习作为提高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径,努力把自身技术储备与日新月异的动车组发展速度相匹配,他不断地学习钻研,坚持理论结合实践,在自身岗位上做到极致,熟知动车组制动控制、牵引传动、网络传输等系统的关键技术,全面掌握和谐号和中国标准复兴号动车组调试检修技术。从普通工人到首席维修师,精检细修铸就传奇零差错。

  琚永安,男,1965年6月生,中共党员,国网吉林四平供电公司创新团队领衔人。1986年,他从沈阳电力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四平电业局,面对眼花缭乱的设备和高深的专业需求,深感自身知识的匮乏,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中专、大专、到本科学历的提升,为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工友们的眼里,琚永安是个名副其实的“发明家”更是一盏“领航灯”。他深耕电网专业技术30余年,在常态工作中,注重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破解难题,练就绝技绝活:研制了“无线电遥控放线导引绳牵引滑车” “变电设备多功能微型检修车” “分布式光伏防孤岛装置” “架空复合光缆电动旋切机” 等诸多成果,涵盖了电力系统的各个专业,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兰长燕,女,1945年4月生,中共党员,天津烤鸭店退休职工。作为社区党委委员、第三支部书记,兰长燕参加社区理论学习小组16年,她是理论学习小组的骨干,坚持几十年写学习心得,数十个满满的笔记本,几百支空空的笔芯,都是她终身学习的最好证明。她数次受邀走进各类学校,为学校的学生讲述家国故事和自身志愿服务的故事,累计宣讲100余场,。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了兰长燕并对她近二十年年如一日坚定践行学习承诺与积极投身支援服务的奉献精神表达了肯定。兰长燕表示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忘初心。她的事迹被收录进《习近平走进百姓家》。多年来,她深深体会到:“学无止境,学习带给我知识和乐趣,我也想带动更多的人一同学习,共同提高,为我们学习型社会建设做贡献。”

  徐公安,男,1978年5月生,青岛西海岸新区“山海情”志愿救援队长、党支部书记,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应急救援最美志愿者、社会治理最美奉献者。他用实际行动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他用一点光照亮着更多人的希望。青岛西海岸新区“山海情”志愿救援队在徐公安带领下,已经拥有10余个分队,志愿队员近1000人,队伍以“水、陆、空”立体协同搜救模式,承担着国内及新区各项应急救援及“第一响应人”减防灾技能普及任务。他作为青岛市人大代表,一直热心讲好应急故事,传播应急知识,推广体验培训,厉行技能示范,让周边居民人人受益,人人会自救,让生活更安全、更和谐、更温馨。

  他带领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不忘初心,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志愿者精神,进震区、抗台风、抢险救灾、扶危济贫,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志愿服务及应急救援工作。

  金彭育,男,1945年5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市风貌建筑办研究室主任。他是一位心怀热忱的文化传承者,年近八旬,活跃在文化传播一线,被赞为“行走的五大道百科全书”。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在工作中先后参加业余高中班学习和新华职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多年来,笔耕不辍,主持编纂《五大道建筑志》等9部专著,并在全国40多家报刊发表共计500多万字有关地方文史、风貌建筑的文学作品,内容多以红色记忆为主题。他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播实践活动,每年接待150多个团队,为游客讲述五大道小洋楼的相关知识。开设“口述史采集”等实践课程,举办“青少年红色研学夏令营”。退而不休的他持续为五大道的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牟少志,男,1984年生,中共党员,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他在一汽-大众人眼里“神”一样的“大咖”级人物。十多年来,他扎根生产一线,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破解了一道道技术难题,成为一汽集团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为了尽快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模具维修技术,工作之余,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2008年,取得了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学高考本科学历证书,并获得了学士学位。有了知识的武装,再加上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使他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屡次在技术比武、技能大赛中获得冠军。几年来,他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参与质量攻关30余项,提出合理化建议80多条。同时,积极探索采用数字化设备辅助模具维修及质量提升,有效预测模具改动的风险系数,制定准确的整改方案,创新模具维修新思路,成为一汽-大众汽车的优秀人才。

  徐成东,男,1973年8月生,中共党员,云南驰宏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熔炼厂作业经理。他从事铅冶炼工作30年,其中17年一直坚守在艾萨炉还原炉岗位。为尽快掌握引进设备的操作流程,他每天晚上坚持背英文单词,借助词典查阅大量的专业英文书籍到凌晨,他知道唯有不停歇的学习才能让他从脱颖而出,同时,他潜心钻研,大胆探索实践,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革新技术。带领团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座艾萨炉炼铅的工艺突破。攻克了艾萨炉炼铅中产生的熔池凝结、泡沫渣过多和喷溅过大,以及炉砖和喷枪使用寿命短等难题。同时,大大降低了柴油单耗。成为业内攻克艾萨炉炼铅关键技术的领军人物,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李泉忠,男,1975年6月生,中共党员,新疆屯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检修分场辅助专工。他自入职以来,深耕电力检修领域,从基层检修工做起,不断学习进取,先后取得维修电工三级和建筑设备维修工三级高级工资质,取得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大专学历。他带领技术攻关小组直面锅炉磨煤机设备石子煤排放粉尘大、清理困难等技术难题,为公司节约大量成本。他注重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创办“李忠泉创新工作室”,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后备技术人才。他热心公益,通过经验分享和技术指导,助力行业技术进步。

  关自发,男,1938年3月生,中共党员,有着21年的军旅生涯。在部队期间,他十余年如一日坚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业务知识,由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团职干部,两次荣立三等功。后转业到运城盐化局,任运城盐化一厂党委副书记和纪检书记等职务。他是一位退休不褪色,共产党员时刻发挥余热的践行者。退休后,他坚持每天读书、看报、记笔记,关心国家大事。80多岁了还萌生上大学的想法。2021年3月,报名就读运城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他连续13年担任山西运城盐化局离退休党支部书记,组织老党员学习时政,开展特色活动,被授予“学习型先锋组织”称号。热心公益,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主动协助社区开展工作,为群众服务。他多次走进校园,开展红色教育。给学生们讲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家乡的历史,以及英雄人物事迹。

  王琦,男,1969年4月生,中共党员,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军人,立志报效祖国。1985年,16岁正在读高中,毅然报名参军。1986年,王琦在战斗中英勇负伤,被评为一级伤残军人,荣立一等战功,至今身体里还残留着七块弹片。他双目失明,开始学习盲文,凭借着军人那股不服输的韧劲,三个月就学会了别人三五年才能掌握的盲文。他以西北地区第一名、全国第二名的高考成绩考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中医针灸按摩专业,学习中医理论和针灸推拿。30余年,王琦认真从医,通过一双手为官兵治病祛痛、解除疾苦。他先后用盲文撰写了两部医学专著(《伤筋错骨临症推拿》和《软组织伤病》),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16篇学术论文。王琦成为全军首位拥有高级职称的盲人军医,热爱读书和写作,用了8年时间,用盲文创作了30万字长篇纪实文学《太阳永驻》。被誉为中国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李国辉,男,1985年6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现担任六安市退役军人红耀江淮红星应急救援队党支部书记。他是扎根基层民兵训练与应急救援事业19载的“铁血教头”,凭借“学习力就是战斗力”的信念,将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相结合,淬炼成守护生命的钢铁盾牌。他深研军事典籍创新12项战训法,培养130余名比武尖兵,通过学习考取了《300吨以下船员驾驶证》,并在63次抢险救灾中营救出2000余被困群众;带领团队创建“三维立体教学法”,为近20万师生演示火灾发生时等应急技能。从泛黄教材到染血教案,从单兵精进到团队共学,多年来,带出2名省级标兵、34名市级能手,推动万人参与志愿服务。这位挂着吊瓶还在默记教案的“铁血教头”用实践证明:唯有终身学习,方能在强军路上铸就铁血忠魂,在人间危难处书写生命华章。

  杨毅,男,1943年10月生,中共党员,巴中市通江县涪阳供销社退休职工。工作期间,他参加了重庆大学“铸造”专业学习,取得了大专学历毕业证,学习冲天炉熔炼技术。他爱书如命,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常态,当成一种乐趣,只要一有空闲就拿起书本,既提升了文化理论水平,又充实了自己的生活。他更喜欢把自己的全部力量奉献给身边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的人读书,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将父母留给他的近千册书籍归类整理,利用自家房屋开办“群众图书馆”,向周围邻居、学校及社会各界免费开放,提高了周围邻里和学生的素质,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现馆内藏书已达5000余册。30余年来,他将全部心力注入图书馆建设,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他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为当地村社干部上党课,为周边学校师生宣讲红色故事。

  江敏慈,女,1933年4月生,中共党员,南昌铁路工程总公司机械工程师(已退休)。她师范中专毕业后自学考入湖南衡阳铁路学校机械专业。工作后,她坚持学习提升专业水平,作为机械工程师参与成渝、成昆等铁路建设,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退休后,在广州老年大学学习计算机基础、视频剪辑、短视频制作等课程,通过坚持学习跨越数字鸿沟。87岁时,用视频引爆网络,目前粉丝数已超35.2万,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572.4万次。她用视频记录历史,传递知识,呼吁女性独立、倡导终身学习。她的故事,为“活到老学到老”写下最鲜活的注脚,更让时代看见:年龄或许会增长,但求知的热情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