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专栏】锚定强国目标 深耕终身学习

发布时间2025-11-24
浏览量:50

——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引领成人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治国安邦,教育为基;复兴伟业,人才为本。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其中蕴含的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深邃思考,以及对于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的明确要求,为我们新时代成人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并将其转化为推动成人继续教育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强大动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体继续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

  一、深刻领会:四中全会精神为成人继续教育注入时代内涵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核心要义在于“中国式现代化”与“治理现代化”。这一宏阔背景,深刻重塑了成人继续教育的战略定位和价值坐标。

  首先,成人继续教育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每一个维度的实现,都离不开数以亿计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持续供给。成人继续教育面向在职人员、城乡待业人员、新型农民等广大社会成员,其使命正是将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雄厚的人力资源红利,通过持续的知识更新、技能提升和素养培塑,为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输送合格的、与时俱进的建设者,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能力基础,为促进精神文明构筑学习阶梯。

  其次,成人继续教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它要求广大公民具备更高的法治素养、参与意识、诚信观念和媒介素养。成人继续教育作为覆盖范围最广的教育形式之一,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职业道德培育、科学知识普及、数字技能培训的有效载体。通过持续的学习,能够不断提升公民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使社会治理拥有更加坚实、理性的群众基础,从而有效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能。

  再者,全会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成人继续教育自身也必须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历史性转变。过去那种重招生轻培养、重文凭轻能力、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成人继续教育必须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升级方向,优化供给结构,创新教学模式,严格质量管理,真正成为学习者职业发展、生活品质提升的“加油站”和“充电桩”。

  二、直面挑战:清醒认识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需清醒地看到,当前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仍面临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与四中全会提出的高标准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

  一是“供给失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现象依然存在。一些机构仍热衷于开设成本低、易招生的传统专业,而对国家急需的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人才培养供给不足。教学资源分布不均,优质资源向城市、向发达地区集中,农村、基层、边疆地区的继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二是“质量洼地”。部分办学机构存在“宽进宽出”现象,教学过程管理松散,考核评价标准不高,导致学历的“含金量”受到质疑。教学模式陈旧,以传统的函授、面授为主,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不够深入,难以满足成人学习者个性化、碎片化、交互化的学习需求。“混文凭”的思想在一定范围内仍有市场,影响了学习风气和教育声誉。

  三是“机制梗阻”。各类继续教育形式(如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之间壁垒分明,学分积累、转换和互认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立交桥”不通畅,阻碍了学习成果的连续积累和有效运用。社会力量参与举办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尚未被充分激发,多元投入、协同育人的格局有待完善。

  四是“内涵虚化”。过于侧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对学习者的思想政治引领、职业道德塑造、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人文素养提升等方面关注不够,未能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五育并举”的全面要求,教育的深层价值未能充分彰显。

  三、笃行实干:以四中全会精神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奋力开创成人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坚持立德树人,筑牢思想根基。

  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成人继续教育教学全过程。针对成人学员思想观念相对成熟、社会经验丰富、独立思考能力强的特点,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将理论讲授与国情研判、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加强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学员爱岗敬业、追求卓越,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优化供给结构,精准服务需求。

  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大力扶持与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生物医药、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发展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社会建设重点领域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推动高校、职业院校开放优质资源,面向社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知识更新研修。鼓励开展面向退役军人、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的专项培训计划,促进教育公平。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培养质量。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智慧继教”。建设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推广混合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倡导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工作场所学习,强化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健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严肃考风考纪,确保出口质量。建设一支既精通专业理论又熟悉行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完善治理体系,激发办学活力。

  健全国家、省、校三级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强化常态监测和结果运用,建立退出机制。大力推动“学分银行”建设,探索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打通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之间的壁垒,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继续教育,推行“校企双元、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依法依规举办各类继续教育,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开放竞争、充满活力的办学格局。

  (五)弘扬学习文化,建设学习型社会。

  以成人继续教育为重要抓手,广泛宣传终身学习理念,表彰树立学习成才、学以致用的先进典型,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社会氛围。积极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学习需求。通过持续努力,使学习真正成为个人发展的内在需求和社会进步的强劲引擎。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绘就的宏伟蓝图,对成人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赋予了更大的历史机遇。我们当以“锚定强国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深耕终身学习”的务实行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不断推动成人继续教育提质增效、行稳致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不可或缺的“继教力量”!

  (社会教育与终身学习资源建设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蒋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