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陈宝生

(2018年1月23日)

同志们:

  现在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最近一段时间,有两句话在教育战线形成了广泛共识。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总体发展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二是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全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把实施“奋进之笔”行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2018年工作的主要抓手。基于此,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工作,分析形势,谋划“奋进之笔”,部署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总结工作,认清“奋进之笔”新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深刻阐述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系统科学完整的教育思想。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研究教育工作,明确和部署新任务新要求。会前,总理专门作出批示,肯定教育工作成绩,提出明确要求。刘延东副总理明天下午将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教育部工作汇报,部署下一步工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关爱和重视支持。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成就辉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

  一是教育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发挥制度优势,挖掘文化底蕴,坚定教育自信。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加强高校学生和教师党支部建设,推进高校院系、中小学、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党组织建设全覆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出台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启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扎实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打了一场漂亮的思政课质量攻坚战。系统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把好课程教材政治关思想关质量关,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实现了良好开局。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发挥巡视利剑作用,配合中央巡视组做好对直属中管高校巡视工作,完成对部属非中管高校和直属单位巡视工作。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广大干部师生“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持续保持稳定局面,成为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二是教育现代化步伐加速。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2016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7.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2.7%。民办教育规范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双一流”建设稳步推进。五年来,培养输送6500万高素质人才,优化了劳动力结构,提升了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成功加入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发达国家承认。高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占比稳定在2/3以上,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高校进入世界排名前列数量显著增加,近100个学科进入世界前千分之一。明确“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5年保持4%以上,2016年突破3万亿大关。建立健全大中小学师德体系,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四个引路人”。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现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覆盖,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正在形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6万多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惠及400多万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

  三是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补齐短板,提升公共教育服务质量,努力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推动城乡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两免一补”政策、基本装备配置统一。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史上中央财政投资最大的单项工程,覆盖全国2600多个县近22万所学校。全国2379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约占全国总数的81%,11个省份整体通过。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强化联保联控责任,避免因厌学、贫困、上学不便而辍学。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多种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着力破解义务教育择校难题。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努力解决“三点半难题”,解除家长后顾之忧。80%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实现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出台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加快实现双普目标。启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高中阶段教育全面加速。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组织编写特殊教育教材,为盲人考生专门研制高考试卷,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让残疾孩子同样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覆盖,每年惠及3600万学生。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一批有特色、高水平中西部高校加快发展。实施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累计招生37万人,2017年招收10万人,较2016年增长9.3%,更多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子成功实现了重点大学梦。安排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28.7万人,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至4个百分点。出台便利港澳台青年学生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新举措。启动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助推民族地区教育加快发展。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计划,帮助农民工“求学圆梦”。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77%,为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中国教育世界影响力加快提升。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全方位推进,成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一张亮丽名片。2016年来华留学人员突破44万,生源地国家和地区总数205个,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80%出国留学人员选择毕业后回国发展、为国服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近2600个。海外办学迈出实质性步伐,已举办100多个本科以上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与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教育合作交流关系,与46个重要国际组织开展教育交流,与4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习近平总书记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历史性访问,我国与教科文组织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成功加入《亚太地区承认高等教育资历公约》,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中国教育的话语权不断扩大。推进省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基本实现主要节点省份签约全覆盖。完善中外人文交流顶层设计,建立8个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人文交流同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共同构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支柱。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遍布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汉语学习人数达1亿人,中华语言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

  五是教育改革纵深推进。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教育新体制“四梁八柱”搭建完成,整体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研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加强中小学志愿服务、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职业体验等实践环节,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为引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帮助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全面启动自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改革,31个省份形成实施方案,上海、浙江成功试行新高考。分类招考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2017年比例超过50%。加快推进中考改革,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更好发挥素质教育导向作用。健全督导体系,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大功能不断加强,建立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机制。修订完成《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依法治教稳步推进。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大学章程为基础,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高校理事会相配套的现代大学制度整体框架基本形成。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回应和解决高校多年来反映的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教育部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近70%。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教育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教育变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中国教育进入新时代。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社会真诚关心、积极支持的结果,是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无私奉献、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感谢!向长期以来奋斗在教育一线、为教育事业付出智慧和汗水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由衷敬意!

  二、分析形势,找准“奋进之笔”主攻方向

  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一是基本战略,就是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这是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体现,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坚定决心,向全党全社会释放了明确强烈的信号,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应尽之责。二是特殊地位,就是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将教育与我国历史进程、现实国情、新时代的任务紧密而直接地联系在一起,更加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三是总体目标,就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目标包含客观水平和主观感受两个维度。现代化是客观的、高水平发展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人民满意是发展教育的宗旨所在,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四是根本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向永远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要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认识和把握这一根本任务。五是发展取向,就是推进教育公平,强调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六是根本要求,就是高质量发展,强调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从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战略定位中来看教育的作用,从发展目标中分析教育的现状,从任务要求中审视教育的发展思路,可以说,当前我国教育正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随之而来的生活需求深刻变化,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及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及随之而来的知识技能重要性不断提升,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是我们长期要面对的工作主题。

  要清醒看到,我国教育整体大踏步前进,但局部差距依然存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总体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成绩有目共睹;但区域、城乡、校际、人群之间还有较大差距,同样不容忽视。我国教育发展既有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地方,也有基础相当薄弱的地区,图书、仪器、设备等基本办学条件参差不齐;既有在世界先进行列占有一席之地的强项,也有刻不容缓、亟待补齐的短板。多层次教育水平同在、多重历史使命叠加,是我国教育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最大实际。

  要清醒看到,人民群众总体受教育机会大幅提升,但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仍未有效满足。在办学方向、办学标准、办学质量上,应该有统一性要求,这是共性、是底线。在坚持统一性前提下,要少一些“一刀切”的规定,少一些零散的项目评比,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鼓励各地有不一样的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系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是需求所在、活力所在、规律所在。而目前,这两方面我们做得都不够。

  要清醒看到,目前我们人才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但结构性矛盾尚未解决。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知识能力结构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要求,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的任务还很重,有效的方法还不多,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各项调控政策之间的衔接配套还有待加强。

  要清醒看到,人民群众渴望接受优质教育,但如何遏制片面追求升学冲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教育是培养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目的。但发展的任何阶段、任何时期,都存在适度分流、适当选拔问题。科学的教育观还未在全社会真正树立,实际工作中背离教育规律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学生的品德养成、体魄健康与知识技能获得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在德和智、身体和分数、能力和知识、实践和书本之间,不能有轻重之分,更不能舍本逐末。我们的考试招生制度、考核评价体系、教学组织方式等都还要不断调整、不断变革。

  要清醒看到,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既要优化人力资源增量,也要盘活存量,整体提升国民素质还任重道远。随着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解决学龄人口教育问题,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体系、比较管用的办法。但面向已经走出校门的社会劳动者,面对他们持续自我提升的迫切需求,我们的意识还不强,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制度体系还不健全。

  要清醒看到,高质量发展是根本要求,实际工作中我们的精力、资源、政策还没有彻底转到内涵建设上,一些要求还停留在口号和导向上,工作还没抓到症结上,基础性制度还不健全。既要普及,也要提高,这是办教育的基本原则。如果说过去在大发展阶段,解决规模问题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有些问题还可以暂时放一放、缓一缓,今后,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实实在在地成为确定思路、制定政策、分配资源的根本要求。

  这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存在,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基础,有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代条件,有人口结构变化的社会背景,也有我们的主观因素。但不管什么原因,无论什么困难,都需要我们主动面对、积极化解。我们讲问题导向,这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是最实实在在的问题导向,就是“奋进之笔”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要通过谋划实施“奋进之笔”啃下“硬骨头”,送出更多教育“红包”,答好人民“关切题”,焕发教育系统新气象、彰显新作为。

  三、对照目标,明确“奋进之笔”任务书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教育系统实施“奋进之笔”的进取之年。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部已经制定了总体方案,形成了“奋进之笔”任务书,明确了奋进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总的考虑是瞄准问题、准确定位、强化攻坚、体现协同。瞄准问题,就是要深入把握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把短板补齐,把漏洞堵住;准确定位,就是把谋划重点放到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实践和迫切需求中来考虑;强化攻坚,就是聚焦重点领域、阶段性目标,强化资源倾斜、政策倾斜、力量倾斜,集中优势“火力”,确保完成攻坚任务;体现协同,就是突出协作配合,把攻坚举措加以整合,握紧拳头,形成合力。

  (一)聚焦根本保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期党的建设总要求,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把2018年作为教育系统党建质量年,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教育系统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把巡视整改作为最严肃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深入做好中管高校巡视整改落实工作,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监督网,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狠抓基层大抓基层。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今年,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实施党建工作“对标争先”计划,把教育系统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真正担负起、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教育系统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研究制订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基层党组织书记考核细则、党支部工作规程、高校党委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建立健全民办高校党组织,全面推行党组织书记选派,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更加高质量地为他们做好服务,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对照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实施细则,教育部党组制定了实施办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丝毫不能有歇一歇、松一松、缓一缓的念头。问题往往出在细节上,出在司空见惯的环节上,要密切关注“四风”新动向,着力发现隐形变异的作风问题,特别要注意整治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对发现的典型案例不定期通报,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要提高“四种形态”运用水平,让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巩固发展反腐败压倒性态势,着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要紧盯“关键少数”,围绕廉政高风险部位,查找管理漏洞和廉政风险点,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监督执纪工作精准度。

  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敢抓敢管、善抓善管,绝不能扭扭捏捏,绝不能有丝毫让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扭住追责、问责这个关键,出了问题严肃查处,以儆效尤。落实高校党委书记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规范课堂教学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建立完善高校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机制,坚决防止社会面风险向教育领域传导。课程教材是国家事权。要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和管理,颁布实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五年规划,统筹设计未来五年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出台中小学、职业院校、高等院校教材以及引进教材管理办法,印发中职德育、语文、历史三科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形成全面覆盖大中小学教材基本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完善教材编写审查制度,推进国家统编教材统一使用。

  (二)聚焦根本任务,系统推进立德树人

  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教育系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所在。要把德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丰富育人载体,创新育人方式,构建长效机制,写好立德树人新篇章。

  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筑牢青少年一代思想根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让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加强法治教育,继续办好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和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活动,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去年12月,中宣部、中组部、教育部召开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作出部署,要认真落实好。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教育思想,支持高校在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设立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方向,编写《习近平教育思想讲义》。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研究制订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充分发挥各门课程育人功能。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培育建设一批示范区、示范校、示范院系。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名师支持计划”,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专项工作,持续提升思政课质量。要切实办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在立好办网之魂、强化能力建设、巩固壮大阵地、改进传播方法等方面下功夫,发挥其在提升思政工作质量、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把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指标。制订学校美育工作基本标准,通过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综合素质评价等手段,形成倒逼机制,扭转重智育、轻体育美育的局面。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抓好校内外劳动等关键环节,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实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燎原”计划,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今年,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组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不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要弘扬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实施好中华经典诵读、语言文字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应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甲骨文研究与应用等重大工程。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入实施普及攻坚工程,全面落实“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普通话基本普及县域验收。加强网络语言治理,引导学生和全社会文明用语。

  (三)聚焦人民群众关切,不断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公平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党心,促进公平是引领教育发展的首要价值。让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到三年时间,时间很紧、任务繁重,各地要聚焦聚焦再聚焦,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补上教育民生短板。

  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办好学前教育,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进展。目前,“入园难”问题基本解决,但仍然面临着普惠性资源不足、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保障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社会热点时有发生等问题。近期,围绕落实总书记关于学前教育重要批示精神,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大调研,要在大调研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幼教规划和重大举措。要以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不断扩大普惠性资源总量。要坚持公益普惠,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大力支持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地区、城乡结合部和两孩政策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要强化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国务院领导、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投入上,要建立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一体化机制,出台公办园生均拨款、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健全资助标准。师资上,要完善编制管理办法和工资待遇保障机制,提高准入门槛,引导和监督依法配足配齐保教人员。要提高保教质量,完善质量评估体系,落实《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建立办园行为常态监测机制,确保依法依规办园。加大力度持续开展“小学化”专项治理,完善教研责任区制度,强化对各类幼儿园特别是薄弱园的专业指导,让每一个在园儿童接受专业化、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坚决防止幼儿园伤害幼儿事件发生,一经发现必须严肃查处。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的最新部署,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全面振兴乡村教育。要抓均衡、夯基础、补短板。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把学校布局与乡村振兴战略融为一体,持续推进全面改薄工作,重点督查“20项底线”要求和五年规划任务完成情况,确保今年底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采购任务“过九成”,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大力推进两类学校建设底部攻坚,力争2019年秋季开学前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让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小而美。全面普及目标实现后,控辍保学成为重要任务,辍学高发区要“一县一策”制订完成控辍保学工作方案,锁定重点地区和重点学段,实施精准控辍。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和监测复查工作,实现全国85%的县(市、区)达到基本均衡目标,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要抓优质、促规范、提质量。制定《加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动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和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促进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大力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这件事迟早要做,迟做不如早做,小修不如大修。2018年要出台促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意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者,而不是教育秩序的干扰者。这里,我要强调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是《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明确规定,要严格执行。

  加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力度。党的十九大将高中阶段教育由十八大的“基本普及”调整为“普及”,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都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解决落后地区教育资源短缺、大班额比例高、学校运转困难等突出问题。要推动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完成高中各科教材修订,2018年秋季入学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推行选课走班,丰富课程体系,加强生涯指导教育,有力推进育人方式改革。

  加大对困难地区扶持力度。今年将出台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重点攻克“三区三州”贫困堡垒。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精准对接定点扶贫县需求,压实高校扶贫责任。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推进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加强省部共建、部省合作,签订部省合建中西部14所高校协议,支持中西部高校着力加强“造血”功能,提高办学水平。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加快提高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落实好各类内地民族班招生计划,开展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深入推进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教育发展。今年,要组织开展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工作督导评估监测,各地要抓紧制定工作措施,推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更好保障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对困难群体要从各方面给予特殊的关爱、特殊的扶持。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研究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一补”政策、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助政策。加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在摸清底数基础上,落实“一人一案”,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加快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完善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让随迁的孩子都能上好学,让留守的孩子都能茁壮成长。

  切实加强校园安全。安全是第一位的。要把安全稳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妥善处理各种风险隐患,以安全稳定的教育生态安亿万心、稳千万家。要健全机制,落实好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完善防治学生欺凌制度体系。各地要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健全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加大对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隐患排查整治力度。要完善重大安全事故通报机制,及时做好信息研判、议事协调、应急处置和善后恢复工作。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有针对性增加反欺凌、反暴力、反恐怖行为、防范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等内容,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四)聚焦提升贡献力,大力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质量决定兴衰,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要以质量为本,把标准建起来,把责任落下去,把机制完善起来,推动教育事业进入提质增效的轨道。

  持续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今年要印发实施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推进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项目,鼓励大企业举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要完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标准体系,印发新的中职专业目录和部分公共基础课程标准、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创新职业院校评估,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健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政策机制。要强化分类管理,研究制定高校分类设置标准,探索建立不同类型高校拨款标准、质量评估、人事管理、监测评价等制度,构建有利于各类高校特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开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总结评估,加快构建配套制度体系,推动高校转型改革迈向纵深。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示范引领基地。发布实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形成周期性评估和常态监测相结合的多方质量保障机制。推动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推进科教融合,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作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支柱。“双一流”建设对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对整体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强化国家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要注重绩效管理,研究制定“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办法,推动建设高校从凝练学科方向、编制建设方案转到全面落实。要探索建设一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发挥其排头兵、领头雁作用,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奋进的标杆、学习的样板。

  办好继续教育。这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选择,要从投入上、制度建设上下更大功夫,提高教育体系的包容性、灵活性、可选择性。要以扩宽知识、提升能力和丰富生活为导向,稳步推进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特别是面向在职人员、社区居民、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开展教育培训。要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城市和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健全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制度,建立学分认定转化积累制度,完善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终身学习体系。

  (五)聚焦激发活力,纵深推进教育改革

  改革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必须在实处、细处、深处发力,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找准病根、找准对象,对症下药、精准突破。要深入落实两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加强对教育改革的统筹谋划和推进落实。

  深化“放管服”改革。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改革的空白点、盲点、堵点。要真正刀刃向内,坚持问题导向,将改革进行到底。“减法”要继续。用足用好五部门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文件的政策,进一步为高校办学松绑减负。教师职称评审权要彻底下放至高校。根据办学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原则,高校自主确定教学科研、行政职能部门等内设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赋予直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更大自主权。“加法”要创新。全面部署启动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用好巡视利剑,把权力转化为师生、基层和群众的福利。“乘法”要加快。在科技成果转化、就业创业等方面师生还有不少反映和期待,要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教育领域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提供便捷、快捷的服务。

  实施考招改革“拓展深化”攻坚行动。系统总结上海、浙江试点经验,为后续启动改革的省份提供借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个省份。推进“新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更加突出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地要抓紧出台配套文件,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积极稳妥推进中考改革,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抓好改革试点。

  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快《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工作,在落实优惠政策、拓宽投资渠道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高度关注民办学校师生权益保障等问题,做出指导性规定。全面总结民办教育发展经验,召开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梳理民办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明确政策措施。

  坚定不移以开放促改革。新年来临之际,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回信,勉励他们弘扬留学报国光荣传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一代代青年的重托和厚望。教育系统要深刻认识到,总书记重要回信体现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信仰,要带着感情去体验,带着感情抓好落实。教育对外开放要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推动沿线国家教育互联互通,促进各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民心相通方面出实招、见实效,加紧培养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要拓宽教育对外开放的服务面,回应各级各类学校诉求,在信息、人员、经验、项目等方面主动牵线搭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法治化进程,抓紧出台做好高等学校境外办学工作的意见,加快制订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标准、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完成《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修订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扎实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出台《关于推进孔子学院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孔子学院打造成集教育合作、文化交流、学术研究、职业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基地。

  (六)聚焦高素质专业化,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还是靠教师。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师德、专业化发展和尊师重教三个方面,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今年,要抓住《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的机遇,实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攻坚行动,全面开启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征程。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大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涵养。推进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组织创作一批反映教师队伍新形象新面貌、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和文艺作品。强化监督考核,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严格师德惩处,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和定期通报制度,营造风清气正教育行风。

  培养适应未来教育变革的新型教师。启动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建设一批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分级分类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国培计划要继续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民族地区、“三区三州”倾斜,2018年实现832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乡村教师培训全员覆盖。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使教师由“学校人”转为“系统人”,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让教师资源动起来、活起来。落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深化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改革与监管,优化岗位设置,激发出教师在各自岗位上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提升教师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完善教师权益保障体系,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打好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攻坚战,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推动提标扩面,惠及更多乡村教师。“质量从尊师来”。要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重提师道尊严,厚植尊师文化,弘扬尊师传统,营造尊师氛围。

  (七)聚焦保障机制,夯实教育事业基础

  办出高质量、现代化的教育,必须要有科学化、规范化、高效率的保障机制。无论是我们的物质投入、发展手段还是治理方式,都面临升级换代的任务。

  落实教育投入责任。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低于4%,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还没有建立普通高中、学前教育生均拨款制度的省份,要抓紧建立,不能再拖。今年要出台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既要优先保障也要优化结构,既要精准投入也要精细管理。要调整优化来源结构,在继续保证财政投入稳步增长同时,进一步扩大社会投入比重。要调整完善政策目标,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及时调整超越发展阶段、违背教育规律的政策目标,不提脱离实际难以实现的目标,不作脱离财力难以兑现的承诺,不搞“寅吃卯粮”的工程。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促公平、抓关键、提质量,更多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倾斜,向基层教师和困难学生倾斜,把钱花在刀刃上。要全面加强监管,加强绩效评价,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启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重点实施宽带卫星联校试点行动、大教育资源共享计划、网络扶智工程,普及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模式。2018年要建成免费开放的基础数字教育资源,实现民族和边远贫困地区州县级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全覆盖。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从少数人应用到普遍应用,从课外应用到课堂教学主战场应用,从展示性应用到日常性教学应用,真正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支撑引领作用,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

  全力推进依法治教。中央强调全面依法治国,这既是推进依法治教难得机遇,也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要加快重点领域教育立法,大力推动《学前教育法》《学位条例》《职业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起草、修订工作,以良法保发展、促善治。要适应教育管理新变化,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出台加强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意见,切实使教育法律规则硬起来。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推广一批依法办学典型,使学校成为践行法治理念的“首善之区”。鼓励各地开展全面依法治教实践区建设,使依法治教落地落实。加大普法力度,切实提高教育部门、学校负责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依法治教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年度教育案例发布制度和部属高校重大案件通报制度,以案释法、以案普法。

  四、改进作风,确保“奋进之笔”出实效

  形势和任务已经明确,施工图已经画好。接下来是怎么抓、怎么干。工作作风至关重要。要按照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问题导向、狠抓落实的要求,在作风上有一个大变化、大突破、大飞跃。

  一要改造我们的学习,增强工作本领。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我们的难题还很多,必须改造我们的学习,增强我们的本领。要通过改造学习,学会和掌握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通过改造学习,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通过改造学习,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改造形式化的学习,改造脱离实际的学习,改造脱离灵魂的学习,防止学习的“简单化”“庸俗化”“一般化”。

  二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务求工作实效。“奋进之笔”是教育战线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形成奋进、向上、生动、活泼工作新局面,实现工作全面跃升的有力抓手。这里我要强调,上了榜单就要出成果成效、见实效,热热闹闹一哄而起不行,口惠而实不至更要不得。要求真务实,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让“奋进之笔”从字面落到地面,让说法变成做法,让承诺化成效果。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求工作实效,一个基本要求是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把今年作为调查研究年,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迈开步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师生,亲自察看、亲身体验,切忌“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把调研重点更多放在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上,放在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问题上,放在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上,掌握一手资料,摸清真实情况,研究解决思路。

  三要转变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方式方法,都要努力改进自己的方式方法。该用行政手段的,要加大督查力度,用好监管手段,该督查的督查,该督导的督导,该考核的考核,该公开的公开,该处罚的处罚。要善于掌握和运用经济方法,工作还是要讲绩效,经费使用还是要讲实效,资源配置还是要讲高效。要用法治方法抓治理,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学会用法治手段处理纠纷、维护权益、规范行为、惩处乱象。涉及疏导人心的工作,要多用思政方法,真正做到群众心里去,这方面我们现在做得还不好。要用服务方法抓作风,不是制定几项规定就是抓作风,要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

  四要凝聚共同力量,强化工作合力。落实“奋进之笔”,要分清责任,明确分工,谁的问题谁负责,也要相互补台,填上分工中的“模糊地带”,不能只在自己的领域内打转转,坚持眼睛向外,加强同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在党的十九大采访期间我讲过,要送出几个红包,啃下几个硬骨头,这些“红包”和“骨头”,每一个都需要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一起努力。要有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的精神,这是一种情怀、一种作风、一种境界,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有效法宝。只要事业发展了,群众满意了,我们就一定能赢得理解、赢得尊重。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舆论引导工作。要早做预案,舆情工作看似在一时,实则在平时。有些舆情触发比较快、来得比较急,不早做准备就会陷于被动。要早发现、早应对、早处置,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防范在将发未发之时。要头脑清醒,看清楚是局部问题,还是普遍现象,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抓最佳窗口期,舆情一旦发酵,就会呈爆发之势,久久不能退去。错过了第一时间,就要付出代价,需要很长的过程弥补、花很大的力气挽回,要在第一节点及时发声讲明真相。要用细节说话,不能含糊其辞没表态,不能只表态没行动,更不能大而化之没细节。要及时把群众关心的细节问题公布于众,取消猜疑、打消顾虑。各地各校都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推动教育舆论环境不断优化。

  同志们!民族复兴,教育先行。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写好“奋进之笔”,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教育部

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8-02-09
浏览量:50